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57|回复: 14

怎样破除我执 (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6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破除我执是人们学习佛法的根本,同时也是整个东方哲学的核心。佛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除我执的一系列教育和训练方法。其实不光佛法,我国古人讲的凡人和圣人的区别,就是以是否破除我执作为最主要的区分标准。可以这样说,一般人之所以是一般人,就是因为有我执;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已经(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破除我执。关于破除我执,佛门中有很多方法。同时破除“我执”有很多层次。实证无私是一种层次,超越生命意志(末那识)的束缚是又一种层次,洞察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见性)是最高层次。可以说,整个学佛的过程都是破除我执的过程。本文想结合自己的体会仅讨论其中的一种,就是采用内观和自省破除我执的方法,且仅限于讨论实证无私的问题。这种方法大体相当于佛门中内观方法中的后两种(观心无常和观法无我),而内观是多数人实修佛法的必经关口。和其它方法相比,内观和自省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容易出偏,可以在当下生活中随时进行,做得好可以具有“慧解脱”的重大功效,比较适合大多数人修行。即使做不到无私,经常进行自省对于保持心理健康仍然有重大必要。

一、我执的主要表现及产生根源

所谓我执,简而言之就是人性对“自我”的盲目执着,更简单说就是人的私心和私欲。很多人提升道德修养或学佛,满足于在道理上明白私欲或我执的荒谬,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执作为人性的根本缺陷,深深潜藏于知见、情绪、意志、本能等各个层次。破除我执必须从人性的根本认知和意志及情绪转移上着手才能收到实效。

首先,我执是人性对于自身的封闭特点的根本认知。作为有情众生,生命的最初本能也是最简单形式,就是把自己和环境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生命具有反映世界的能力及延续自己存在的物质张力。这就是生命的原初冲动。显然,在生命这种最深层次的原初冲动中,同时具有封闭(区分)和包容(反映)两种非常深刻的相互矛盾的属性。生命的这种最原初的封闭倾向是产生我执心理的来源,而生命中具有的包容倾向使人性实现向永恒的回归成为可能。可以说,在人性的各种因素中,“我执”是自私和狭隘的代名词,这种因素之所以产生,和人性对于自身生命狭隘的封闭性认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次,我执是人性对自身生命的错误的盲目的执着。其实,人们都知道,自我、肉体和生命并非实有存在,而是许多因缘“聚合”而成的构合体。因缘散了,自我和生命就会消失,所谓“缘起而生、缘尽而灭”。但“我执”不管这些,固执地认为“自我”是实有存在,而加以盲目地无条件地执着。这种盲目执着不仅表现为知见(思想和观念),还表现为和周围环境之间非常深刻的对立的情绪、意志和动机。这种生物性的对立情绪及动机和知见之间非常复杂的相互缠绕和纠结,是人们形成许多错误的观念和世界观的生物基础。

第三、我执是人性中的私心和私欲。在现实生活中,私心和私欲是我执的集中表现。这一点,既表现在人们许多错误的知见和思想观念上,也表现在人们理性和情绪以及本能和意志之间经常出现的分裂状态上,同时还表现在人们经常用不同标准来评判自己和别人。在思想观念上,大多数人同意按照公正原则行事,愿意服从理性和道德的约束,毕竟丧失理性的人在总人口中只是极少部分,但大部分人做不到在实际行为和内心情绪中服从理性和道德的约束。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宽。一句话,人们总是躲在私欲后面看世界。总是认为,凡是“我”想的理所当然是对的,凡是“我”要的理所当然要得到,“我”理所当然高于一切、优于一切。很少想别人,很少回过头来或者低下头公正地问自己:“是这样吗?”这样,不可避免地无明产生了,固执产生了,征服欲产生了,痛苦产生了,贪婪产生了,恼怒产生了,怨恨产生了。同时,理性减少了,清明减少了,睿智减少了,热情减少了,宽厚减少了,宁静减少了,快乐也减少了。于是,人心成了炼狱,人间成了地狱,佛所说的各种痛苦和罪恶就全都出现了。实际上, “我”怎么可能优于一切、高于一切? 众生平等,因果报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和“你”以及“他”之间必然是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学佛修道首当其冲就是必须破除“我执”的盲目性,公正地看待世界和别人。

第四、我执是幼儿和儿童时期亲子关系失调的表现。上面讲的是我们对所有人的“我执”心理和对立情绪的分析。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并非世界上所有人的私心和心理的偏狭程度都一样,而是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幼儿和儿童时期亲子关系的平衡情况所决定。一般来说,对于幼儿和儿童,父亲的抚育方式代表权威和社会规范,母亲的抚育方式代表他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及情感纽带。一个人后天的情感模式发育是否健全,父亲和母亲抚育幼儿和儿童的方式及亲子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父母亲对幼儿的抚育距离过近,会导致幼儿模糊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出自私和过度任性的心理倾向;反之则会导致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敌视和过度抗拒的态度,从而产生出暴力、闭锁或自卑等心理倾向。早期教育对情感模式的发育和人格特征的影响会贯穿人的一生。而且,越是早期亲子关系对人格特征的影响越大。

二、破除我执的方法

所谓我执,说到底是深深地盘踞在人们动物性中的一种对“自我”的盲目执著。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人们内心产生私欲及各种痛苦和无明的根源。所以,破除我执是学习佛法和提升道德素养的关键。

1、破除我执破什么

破除我执实际上就是破除自我心胸的狭隘性。破除私欲就是破除私心所造成的心胸的狭隘性。人性生来自私,学会关爱别人非常困难。即使在和异性的情爱关系中,能做到无私地关怀和爱对方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所以,破除私心和私欲是学佛和提升道德素养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重大关节。具体说,破除私心就是破除以下四种狭隘心理:自私心、自卑心、自慢心、固执心,同时达到和保持无我、包容、真诚、空灵的四种博大品性。在必须破除的“四心”中,自私心理和人类合理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同,更多是人性局限性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人们产生扭曲欲望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而自卑心、自慢心和固执心无一例外是人们后天的情感模式发育不良造成的人格缺陷,会对人的情感指向和正常思维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达到更高道德境界,人们必须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欲对人格的束缚。

2、我执的要害及破除的途径

我执问题的要害是盲目。人们只要破除了盲目性,就比较容易克服私心,否则,克服私心无从谈起。因此,破除私欲必须从破除自身知见的盲目性入手,渐次深入到情绪和意志的底蕴,从而逐步摆脱自身错误的知见、情绪及意志的束缚,最终达到超越自身私欲的修养境界。这里,关键之一、实现对自身内心活动的清明洞见;关键之二、转换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立场和情感;关键之三、注重实践,解行相应、行悟相持;关键之四、长期坚持、精进不懈。只要做到这几条,实证无私并非不能做到。

3、内观和自省

顾名思义,内观和自省就是通过不断警醒和觉察自己的内心活动,来提升道德和佛法素养。正如曾子所说“一日三省吾身”,甚至更多,最好是正念清明,时时坚持正念不断。 采用内观和自省方法破除私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节:首先,应该对人生有一个大体正确的认识,对生活和人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敢于承担责任并且对他人和自己负责。这是学习佛法的基础和防止出偏的基本保证;其次,时刻警醒并随时觉察自己内心的各种活动,包括知见、情绪、念头及意志等。学会细致敏锐地分析内心的各种变化,尤其要及时警醒和觉察内心各种负面情绪和念头的产生及原因;再次,应在经常分析内心思想及情绪和念头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时时保持正念,并用正念指导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发现不良情绪和念头产生时,应及早采用适当方法,比如提醒、警觉、思考、阅读、讨论、分析以及兴趣转移和替代等,及早回归正念。认识错误然后改正错误,这种体会许多人都有。破除私欲也是如此。一旦我们看到了内心中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结的原因在于自己的私欲而不是他人,这些负面情绪和私欲就会从内心中“空”掉。这样时时坚持努力精进,一旦内心的智慧之“剑”突破心理上的“临界点”以后,精神世界就会达到 “无私”的清明境界。

4、利用智慧攻克顽疾

首先,毫不懈怠,穷追到底,一直追问到错误情绪和念头“无所遁形”。我们应该经常这样扪心自问,今天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生命中清明自性的流露?哪些是私心、贪欲、虚荣和自欺欺人心理的反映?哪些行为站在自己角度看是对的,但站在别人或对方角度看不对?哪些行为对别人有好处?哪些行为对别人没好处?哪些行为是为对方好而做的?哪些行为只是为了自己心中好过才做的?哪些行为和内心活动善?哪些行为和内心活动恶?同时,还应该这样向自己提问:我内心中的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结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良情绪和心结?是哪些因素导致产生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结?这样长期坚持,就可以达到逐步铲除内心“杂草”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生命活动更广阔、更纯净、更丰富和更有激情。

其次,树立正确的是非标准,千万不能认“贼”作父或错陷迷情。这里,必要的学习和相互讨论必不可少。既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空”。既要破除对虚妄之“我”的执著,也要警惕对“顽空”之我的沉迷;既要铲除以积极进取面目出现的狂悖征服心理,也要铲除以消极厌世为由的失败主义情绪。不能简单地以禁欲主义来压制生命活动,更不能以迷信代替智慧反思和清明理性。

三、无私境界的实证标准

人性的杂念主要有三种:对私欲的执着、对生命的执着以及对根本无明的执着,其中的私欲是妨碍第六识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的主要成分。清除了私欲,第六识意识就会转变为清明无碍的“妙观察智”。因此,人们如果实修佛法到达无私的修养境界,必然会在行为和思想乃至整个人格特征和精神境界发生重大改变,这样就给判断是否达到无私境界带来比较显著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可以有效防止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修养境界产生误判。我的看法是,人性中的博大品性——无我、包容、真诚、空灵可以作为判断无私境界的参考指标。

1、无我:指没有私心。对人对事都站在别人或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内心惟善,自性恒住于关爱和善念之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无我并不彻底,虽然破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贪嗔痴念,但还存在对于生命和根本无明的痴念,并未勘破生死。

2、包容:就是没有自卑心、自慢心和固执心。心性平和开阔、宽厚热情,以平凡心看自己、以平常心看别人,对己对人都抱持信心、慧心、耐心和宽容心理。在这一阶段,包容心可以做到胸怀天下苍生,时时以大局为念,但这里的苍生仅限于人类,此时还做不到包容其它众生和无情众生。

3、真诚:就是率性。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内心恒住于真实无妄的“诚实境”。率性是衡量达到无私境界的重要指标。做不到诚实和率性往往是人性中的杂念和阴暗心理作祟。破除私欲后,内心中没有杂念和害人的恶念,用不着欺瞒别人,所以,自然会做到诚实和率性。

4、空灵:就是心性洒脱。万物扑面而来、入心即化、随缘而去,念起念落,无牵无挂,自性恒住于清净无染、不随境转的“空境”。同上,人心做不到空灵是因为内心存在焦虑和痛苦。达到无私境界后,除了生死情境外不存在其它焦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能做到心性空灵。

总之,人格修炼和破除我执是修证佛法的根本。除非成就佛果,否则人格修炼没有止境。同样,破除我执也是如此。从较粗浅的去除私欲超越人我到打破生死界限深入涅槃境界,都可以说是破除我执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破除我执既是修证佛法的主线,同时也是最根本的佛门修炼方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7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好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7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好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8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8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精神领袖圣尊海空神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0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8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4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6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15 0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6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11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6 0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25 0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5-17 01:48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