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8|回复: 3

真正的大神通是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3-9-25 1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格力琼寺 于 2023-9-25 11:07 编辑


    冷漠往往不是因为缺乏爱的能力,而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敞开心胸的能力。凡事只关注自己,只关注眼前,总是以这样的心去看待事物去做事。

    生活的路会越走越窄,心越来越枯涩。读一读佛菩萨的事迹,看到他们的心量是多么开阔广大,我们会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福报会这样小。

    慈悲心的培养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想最终免于痛苦,就不要伤害他人;如果我们想快乐,就创造条件让他人快乐。

    学佛人不要迷信“神通”,真正的大神通是调伏自相续的烦恼,圆满具足菩提心,以佛法帮助众生。

    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应由自己去建立,盲目或被迫接受他人的观点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但是封闭内心、固守成见同样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愤世和媚俗都容易得到支持认可,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愤世嫉俗,则需要勇气面对孤独,并且当别人把你的谦卑看作庸碌,宽容看作愚蠢,正念看作乖僻时。

    你仍然谦卑而专注地做事、学习,尽心帮助所有来到你面前需要帮助的众生,时刻不忘修行,仿佛没有修行。我们自称修行者,但是否能做到这样?



    我们学佛就是学习改变自己无始以来最为习惯的那些思想和行为模式。为什么要改变呢?

    因为正是这些想法和行为使我们困于轮回,持续感受苦恼。若没有佛陀开示,我们颠倒轮转而不自知,苦而不明白其原因。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消除贫穷和无知,就可以解决;但很多情况下我们陷入苦难,更深刻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精神世界的忽略。

    真正持久宁静的快乐不是向外驰求得到的。通过外在欲求获得的快乐,如同瘙痒得到的快感;内心寂静调柔生起的快乐,如同治好瘙痒病后的快乐。

    龙树菩萨曾说:“瘙痒令人快乐,摆脱瘙痒更快乐;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期望和恐惧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有期望就会有恐惧,而回避则会加强恐惧。不迎不拒使我们放松下来,这时,我们才更有可能瞥见一切思想行为、一切欢喜哀愁背后的那个东西。

    藏文中“佛教徒”一词的意思是“内道者”,即向内观照、从本心而非本心之外找真理的人。佛法一切修行的基础是正念,即贴近自己的身、语、意,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



    修行从何处入手?身、口、意。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口业,不举他过;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初学者应从较粗大、易察觉把握的身体行为和语言开始,通过持续清醒的觉察规范自己的言行。

    之后随着修行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关注心。此时才知道果然是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我为目的的修行变得支离破碎,收效甚微。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

    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到自由的滋味。

    修行者对因果和缘起有着坚定的信解,面对生活的不幸和苦难,能化解的便积极去化解,须承受的则甘心承受。以忏前戒后的心行,怀着隐忍和慈悲,去了结往昔恶性的因果,引生良性的因果。

    所谓旷达就是视野宽广,了达事物在广阔的时空跨度里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规律,从而随缘因势,因势利导。

    初学佛者或不学佛者不要略知一二,就侈谈无作无修,以为随心所欲、放任自流才是最高明的学佛。自性的确不是修来的,但见性也不由放任而来。



    不思善,不思恶,是入定的境界,并且非初学者所能了达;而出定后,仍然要谨慎取舍善恶因果,积累福慧资粮,不可荒废了修行。

    无论是闻思还是修行中,保持好奇心,总想知道“然后是什么”,有助于对治过分内收导致的紧张和疲倦。好奇心给修行带来一股活泼轻快的气息。

    像一个学习中的婴孩,很认真也很放松,对遇到的每一件事物、每一种状况感兴趣,热情专注地去了解、体会,却不急于求成,不介意失败和重复。

    修行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你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多么重大的变化也都是从当下、小小的改变开始的。

    学佛要有耐心,尤其是初学者,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那样很容易失望,退失道心;也不要急于求成,那样会很危险,而且难有实质的效果。

    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把散乱的心往回收。

    念佛时发现自己杂念纷飞,是因为此时你的心比平时安静,才会察觉到念头杂乱。不用去管杂念,坚持念佛,久之会有成效,持咒亦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11: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师,出家为僧,则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利他既是自利,自利完全是为利他。自他同体,若无众生,即无佛故。经中将众生譬喻为树根,把佛菩萨譬喻为枝叶花果。所以要以讲经说法的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  二、讲经说法,是佛弟子实践“四弘誓愿”的重要的和主要的途径。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讲经说法是佛教优良传统之一。本师释迦如来于公元前535年成就佛道以来,直到公元前486年,共49年间,由华严、阿含、方等般若乃至法华涅磐,无一日不在说法利生。西天东土历代祖师僧俗大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直至今日,我等承受法乳之恩。况且,现在,我们生逢盛世,风云际会,正宜把讲经说法这一宝贵传统发扬光大,传至后世。  四、讲经说法,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是我们为佛弟子者,虚空可粉碎,此志不可夺、此誓不动摇的一贯理念。佛弟子每个人都负有四重恩:国家恩、父母师长恩,社会大众及一切众生恩和佛法僧三宝恩。三涂,即三恶道众生。若不讲经说法度众生,则四恩莫报,信施难消。  五、讲经说法利益当代社会,觉醒沉醉于个人功利迷梦中的一些人们。提倡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美好。诚信互助、爱护生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六、讲经说法,破邪匡正。使世人明了具有两千五百余年悠久历史传统的佛教真面目。遏止那些弄神装鬼、问卜打卦等迷信活动,廓清那些旁门左道、**等妖氛邪气。  七、讲经说法,要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使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党领导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发扬大乘佛教的慈悲为怀、爱人如己的积极精神,忘我无私、努力工作、尽力奉献。行菩萨道。  八、讲经说法,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在教言教。要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民族的团结,维护全国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统一。  九、讲经说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响应**报告号召和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搞好我们的讲经说法,也是发挥宗教人士、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极作用之一端。  十、讲经说法,更为重的意义还在于适应改革开放日益进步的伟大时代要求,加强北京市佛教界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以胜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住持佛法僧三宝的神圣职责。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26 10: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世音菩萨了义的观世音菩萨就是智慧和大悲心无二无别的境界,智慧也不是单智慧,大悲心也不是无智慧的大悲心,智慧就是大悲心,大悲心就是智慧,无二无别,这就是观世音菩萨,一切佛的境界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境界,一切佛都是观世音菩萨。反过来说,谁有了智悲双运的境界,谁就是观世音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5 08:17
  • 签到天数: 61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23-9-29 11: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塔精美亚克力佛塔身内含一部华严经一部僧伽咤经,有缘者免费恭请133108958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7-27 22:09 , Processed in 0.2041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