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90|回复: 2

净土、本愿和女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8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法的本质是以身心的修持,达成苦痛的解脱;是一道德、智慧的宗教。人类的苦痛,有来自身心的贪嗔痴、老病死;有来自社会的因素,或爱或恨,都难免于痛苦,有来自物我的关系,即自然界的缺陷;生活条件的不合意,无法满足自我的欲求等。
  佛要人能知苦,在部派佛教中,苦已被分类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和所求不得苦。解脱忧悲苦恼的原则,是使心清净,因“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心离烦恼,不再为老病死苦恼实现众苦永灭的涅槃,这是圣者的修证。与身心修证同时,对于人类社会、自然界的苦难,要求能一齐解除的,——那就是佛教净土思想的根源。
  净土,是对照于现实世间的缺憾;而表达出理想的世界,以释尊诞生的印度而言,自然界与社会都不够理想,佛弟子的修行;也因而有很多的障碍。这样,净土就成为修造者一定能够完成崇高理想的修道场所。
  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根深蒂固,佛教女性须寻求对女身的一个合理解决,而大乘的净土思想、诸佛本愿,给予了佛教女性脱离传统歧视束缚的理想与希望。
  净土思想中诸佛本愿,是要如何对苦痛的女性假以援助呢?在诸佛净土中,阿菴佛土是唯一有女人的净土。它在大乘净土观中发展较早,还带有人间净土的某些特征。此净土中女人的德行高洁,如经中所说:
  “诸人民终不失善法行,譬如舍利佛!玉女宝过,凡女人不及;其德如天女。如是舍利佛!其佛刹女人德;欲出玉女宝者,玉女宝不及其佛刹女人,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倍不与等。”
  因此,这佛土中的女人在心理上与生理上都获得了改善。首先,在心理上,女人不再有嫉妒、两舌恶口的过失。同时也受到尊重而没有男女间的纠纷与苦恼,经中说:“其刹人民不从淫欲之事。……其佛刹女人无有女人之态,如我刹中女人之态也。舍利佛!我刹女人态云何?我刹女人:恶色丑恶舌,嫉妒于法,意著邪事、我刹女人有是诸态。彼佛刹女人无有是态,所以者何?用阿如来昔时愿所致。”其次,在生理上,女人没有不净,生育无痛苦,女人所用的衣物珠矶璎珞,自然而有,满足了女人的庄严需求。
  阿菴是无嗔恚、无愤怒的意思。阿菴菩萨发愿修行,以无嗔恚为本,而注意到女人痛苦的解决。大乘佛法兴起时,显然不满于女人所受的不幸、不平等,所以初期的大乘经每发愿来生脱离女身,或现生转女成男。这是不满于女人的遭受,而采取的解决办法。然而,阿菴菩萨的意愿,却与此完全不同。因为只要解除女人身体及生产所有的苦痛,女人在世间,论修证,并无不如男子,何必转为男子?
  与阿菴佛净土保有男女共住不同,阿弥陀佛净土是立愿实现一没有女人的、完善的净土。如经中说:“阿弥陀佛于因地修行时,为法藏比丘。彼时其发愿,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因此,阿弥陀佛净土,女人往生即化作男子。这显示社会上的重男轻女,女性厌恶女身的情绪很深,有转女成男的信仰。超越了男女共住的净土,进而为纯男无女的净土。
  药师如来琉璃净土是较晚出现的净土思想。药师琉璃如来,于过去生中,本行菩萨道时,以大悲心发十二大愿,修道众生。琉璃净土思想出现之际,女人在社会上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的苦恼,女人还是希望能舍弃女身,因此,药师琉璃净土中,功德庄严,一向清净,没有女人,也无恶趣及苦音声。药师如来为满足众生所求,发愿众生皆能成佛,愿舍女身者闻药师如来的名号,一心称念,礼敬恭养,都能得转女成男,具足大丈夫相,由此修行,即可证得无上善提。经中说: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燃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被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天上菩提。”
  可见,在大乘佛教中,表现愿生他方净土,是当时印度一般佛教界,面对杂乱苦恼的现实世间,社会重男轻女,而引起的出离思想。净土思想本愿的产生说明了大乘社会运动是立于男女平等的立场,因女性于现实无法取得平等,痛感内外必然的压迫,而给予精神的救济,使妇女能把自己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例如,《观无量寿经》描述王舍城阿 贳,受恶友调达的唆使,加害自己的父亲频婆婆罗,他的母亲韦提希也遭到软禁。韦提希夫人悲痛欲绝求于佛陀,愿离此污浊浮华的恶世。佛陀慈悲,为韦提希夫人开示十六种观想之法,敖演住生净土的妙方,令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弥陀佛身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心生欢喜,苦恼解除。韦提希夫人于欢喜之余,豁然开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也皆发大菩提心,愿生彼国。
  韦提希夫人的观净土而离苦,应是净土思想对女性现实状况缺陷补救的一典型案例!
  女人既住生净土,则净土中不再有男女相之分别与歧视,有的只是种种成佛的助道因缘。因此,人人依着诸佛菩萨本愿,皆可修行成佛,达成平等之真如佛性,这也是佛陀平等精神的阐扬。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8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19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师兄功德,扎西德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11-1 07:36 , Processed in 0.1269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