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17|回复: 4

对两个对话的感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0-17 17: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释常愿 于 2014-10-18 11:09 编辑

顶礼南无仁波切大日明王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善神们!
喇嘛钦诺!!!!!

甲:如果你难过了,你会哭泣吗?
乙:本来就没有什么难过,何谈哭泣?
甲:不是啊   哭也不一定是难过的顶点    难道坚强的人就不会伤心?
乙:所谓的坚强,只是对自己的脆弱的一种掩饰而已,哭也不一定都是因为伤心,有时是因为觉醒。
甲:呵  哭也是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才行    伤心也不一定要哭的    当然哭的理由有很多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不哭不笑才是硬道理
乙:好,不哭也不笑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克制,而是对一切事物有所认知而不去执着。
甲:呵呵   也是各种意识学识和内心以及人文世故的修养   这个很难的    也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说的经验
乙:嗯,不是经验,是智慧,有的是内在佛性的显现。在某种事物上,很难也要去做。你想挣钱吃饭,怎么难也去做。有病吃药,怎么难吃也要吃。但是对于教育,解脱道,人们就很难接受了。
甲:这样吧   咱别扯的很远   我也对这个佛不是很了解  生活在当下就说现在的事情。
乙:嗯,好,佛法融入在生活中,也是妙用。
甲:呵呵   这个我同意,各家宗教的典籍都是有智慧的人一代一代编写的。肯定会有对生活有一定独到见解 ,不过不是适合每个人的 ,难道你想这么早看破红尘?
乙:是呀,佛是大智慧大觉悟者。是无上正等正觉。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给众生了脱生死苦难的方法,是根据众生的因缘和根基对治的,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每个人。
乙:药物种类繁多。一种药物不一定对所有病人都起作用。
甲:呵呵   我觉的那只是别人的东西,别人给的不如自己感悟的要好,不然会活的很痛苦
乙:嗯,那你说说你怎么感悟的吧?
甲:感悟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可以触景感悟   可以处事感悟   可以做梦也能感悟   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乙:自己能过去河,何必要坐船呢,但你过不去河的时候,就要坐人家的船过去,同样,船夫想度别人过河,也要靠船,载过去。
甲:呵呵   我不过河了  ,我走桥好吧。你信佛?
乙:嗯,本来还在苦海里,怎么上桥?
甲:呵呵   真正信佛的人其实每天也不会谈论这些话题的,这些典籍我有些是看过的,目的就是让人心如止水,你要是还在些问题是纠缠不清很明白其中的含义的
乙:自己本来就在接受医生的治疗,还说医生是没事找事,岂不是笑话?医生从来就不给拒绝接受治疗的病人诊治。
甲:呵呵 ,其实各个宗教都是以最简洁最让人容易接受的方法来使人明白其中的道理,那有一上来就你有病,你得治疗?
乙:医药即便是妙药也没有一粒就治愈的。还要根据个体差异。有的人一粒见效,有的人却越吃越严重,因为掺杂自己的药方。
甲:呵呵,我认输。



上面是两个人的对话。

有难过,就是有执着。既然难,为什么还要过?放下难就过去了,随缘面对就不难了,是不执着难了。你跟着难过走,你就难过.你放下难过,就过去了.

其实喜怒哀乐都是自性的东西。哭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自然的洒脱。有哭而不哭,就是表面哭而心不动,为了恒顺众生,做表面的表演。


表面看似甲认输了。但是甲并没有说自己在苦海里呀,乙为什么说甲在苦海里呢?因为他还沉溺在伤心、难过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甲是作表面的坚强,而内心并没有真正认知苦的根源是因为执着,没有真正从心上放下难过。并不是乙执着苦海,而是为了救度众生,就必须跟众生处在一个环境里,一个境界里,比如,想救度蛆虫就必须要变成大粪。但是心并不执着在苦相里。看见护士拿着药,你不能说护士没有病怎么还吃药?

从我的自身角度说,两个人都是菩萨,在表法,这个并不过分,因为法没有对和错,看你在哪个境界里,站在哪个角度说,佛法在于自己的心能转为道用。心正,邪法也是正法,心邪,正法也是邪法。上师是根据众生的根基因缘而实施教法,能对治贪嗔痴无明的就是正法。不能接受的并不代表不是正法。吃不进去的药不能说药不治病。

自己正在接受治疗却还否认。同时还拿着自己的药方去接受诊疗,那就只能越治疗越重。所以,在接受上师加持教法的时候,必须放下我执,收回自己的错误知见和借口,放下自己的感觉,倒空杯子完全接受上师的佛法甘露,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加持,治疗。


顶礼上师!祈请上师加持!喇嘛钦诺!!!!!



psu.pn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2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释常愿 于 2014-10-17 21:10 编辑

随喜师兄功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2 15: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4-10-20 15: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世俗众生看作是佛和菩萨,是体性上认知佛性,让自己心有众生,而不是依止。看众生所长,所在各个环境因缘找到自己所需,是很好的发心,但不要随便定义对方就是菩萨再表法。依止是根,根上错乱,修什么都是盲修了。这是非常危险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日明王 发表于 2014-10-20 15:04
    对世俗众生看作是佛和菩萨,是体性上认知佛性,让自己心有众生,而不是依止。看众生所长,所在各个环境因缘 ...

    顶礼上师!感恩上师慈悲开示!不妄自定义佛菩萨,找到自己的依止,防止心随着世俗凡夫心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5-16 09:01 , Processed in 0.1728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