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69|回复: 1

学禅的四个基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27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存诚
   
    古往今来,有很多硕学大儒,他们都很重视一个“诚”字。诚是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所谓“不诚无物”,没有诚,一切都是假的,儒家的思想其所以不愠不火,无过与不及,符合中道,就是因为有这个诚字。
   
    佛法非常重视诚,只因古时翻译不同、辞汇不同,有时候虽不用诚字,但他讲的是诚。我们知道现代的学术分为三大领域:即主知主义、主情主义与主意主义。这三大领域都有缺点:主知主义流于空疏冷漠,主情主义流于执着盲目,主意主义易走上冥顽不灵,但是它们也都有优点。然而诚字则兼有这三者的优点,而没有这三者的缺失。中国的学问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说明知、情、意的分野,但中国人却不认为是三个,真正修养完成了,就只有一个。
   
    中国人讲诚,是把真情感投入真理智,当你把全部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投入理智的时候,这当中自然就出现了一种择善固执的坚持力,这个就是意志力的出现。统一知、情、意三者对中国人来讲,就是儒家的一个诚字,儒家有很多地方在解释诚,《中庸》、《大学》尤其多。
   
    诚跟我们学禅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你只有正受没有正见,人家喊你,你也不知道,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到这个程度,是死水的龙,既不能行云化雨,也不能兴风作浪,没有什么本领。不要说辩才无碍,根本是哑羊。如果说开口就错,那算什么禅?禅是佛心,你代表佛的心,却怎能对法一窍不通?要想当活水的龙,只有一条路,就要存诚,必须肯定禅是真理智、真情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一切理事的基础和根源,不肯定这些,对禅没有真感情,禅就跟你距离很远。
   
    有些人说学佛不能有情感,这错了,应该说不许有私情,情与欲不分实在是很荒谬。假如没有情,那大慈大悲从哪里来呢?关于这点我曾经说过,并且我用了一个新的辞汇“热情炽然而迥超无我”。天下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是靠情感才有动力。知、情、意如果分开,知就是空疏冷漠的知,意就是冥顽不灵的意,你必须再加上情那就活了,才有动力。如果拿汽车比喻为知,那么汽油就是情,操纵者就是意,三者不可以分开。能够把三者结合,全世界的思想潮流中,可能就只有由古代流传到现在的这个“诚”字。
   
    你想一想,我们的老祖师释迦牟尼佛,为了追求自我解脱与解救众生的法门,他不惜放弃一切权势,放弃一切享受,别人争都争不到,许多人想得到都得不到的,他都放弃,这是真理智、真情感、大博爱,迥然无我的至诚和热情。
   
    我们的情感若是对儿女比较多,对太太也不少,对工作有一点,再将学法的兴趣跟下棋、打桥牌、打高尔夫球、打电动玩具等量齐分,那么分到“法”的时候就所剩不多了,这样学法修行还会成功吗?你必须把工作养家当作责任、义务,将“法”当作是唯一爱好,而不是爱好之一。
   
    不但是学法,任何一位专家、名家都是如此。比如下围棋的林海峰,他一定是把情感集中在下围棋上,把它当成唯一兴趣,而不是兴趣之一。我们学法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没有用的。学法贵乎热情不断,所以古人说“如炉炼丹,如鸡孵卵”,要热气不断,只有把真情感全都投入真理智,然后坚持不舍,产生一种不变的意志力,修行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因此我们学法第一个基础就是要存诚,你不存诚,那有太多的兴趣在等着你,一曝十寒是没有用的。所以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学禅必须要集中心力,不是把禅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当作一种享受。
   
    (二)行正
   
    禅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但你没有到达那个程度,你就是眼高手低。随便说“理事无碍”,那是有因果的。有心就有业,无心则无罪,你还有分别心,还有自我执着的心,恶因明明种下了,你却说无碍,到时候你会后悔,所以一定要行正。我们不能行不由径,舍正道而不由,那就错了,必须要行乎中道。最好的修行路线就是中道,中者中也,譬如打靶,偏左、偏右、偏高、偏低,都不是好射手,要打到正中央,正中红心,那才叫中。我们做事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不左不右,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刚好中规中矩?
   
    把“中”分开来说,就是佛讲的八正道,只有行正道才最安全,走叉路多危险,走小路易迷失。我们学禅的人,应该存诚行正,如果行得不正,电阻很大,佛法透不过你的心,那是无法修学佛法的,因为会有魔障,魔就是拿自己的错误跟罪恶来折磨、惩罚自己的人。你看看那些神经不正常、经常发疯、情绪不稳的人,活得很苦恼的人,都是活在错误里。有些人喜欢干涉别人,却又干涉得毫无道理,别人根本没错,但他硬是看别人不顺眼,他固然给别人制造了烦恼,但他也同时用自己的错误在折磨自己。
   
    有些人嘴巴讲得很好,但是做的时候却是另一套。一定要解行相应,我们所行的即是我们所知的,也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等于不知,知的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这个话讲得非常有深度,为什么呢?你看一个人穷理或参话头,到了真切笃实处,火候到了,他就悟了嘛!他也没有做什么。朱熹注《大学》的序文说“用力既久,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朱子是读书人,他不是用力去挑水、搬石头,而是在用脑,用思惟而豁然贯通的。
   
    参禅的人不管你禀赋高低,都要从保任安祥下手,如果精神不集中,心力还没有提升,你去追求宇宙人生的最高境界,那是追求不到的。
   
    为什么很多人学法学不好呢?他没有真正的反省过。没有好好反省、障碍就会很多。不管是任何宗教,都离不开反省忏悔法门,你不循正路、不走正途、不肯反省,当然是“法”学不成。
   
    我对有些人说,你根器很好,要好好反省。反省的内容是心垢,没有人愿意去接近它,只有佛最伟大,愿意作见证。你可以到佛前,或请一个长老作证明,你自己从现在起把时光倒转,今年反省去年,然后反省前年……这样反省下去,反省到三岁、两岁时记不得了,但是如果你很诚敬,有安祥,你会反省出来。有一位会友,他曾反省出前世是条牛,由牛投胎的,他是不是骗我们呢?不是骗我们的,的确。
   
    有个人学法到现在十年啦,他不但没有正见,也没有安祥。他有没有反省过?有。他怎么反省?他说:我这个人很自私,刚发了饷,别人向我借钱,我却拒绝了。又说他很没有公德心,列举了一大串,也就是说他的毛病很多,诸如此类,但也可以说那不是毛病。最后又说他最大的毛病是嫉恶如仇,看到别人做坏事就生气。这叫正义感嘛!又哪里是什么毛病呢?从正面看是毛病,仔细看他,却又好像是个伟大的完人──既有正义感,又不自私,还能够很耿介。
   
    什么叫耿介?我的不会送给你,你的我也不要。耿介是个好德性。比如孟老夫子是为儒家辩护的,但他有时并不十分讲理。他说:杨朱为我,是无君也,墨翟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所以杨、墨两个人是禽兽。其实呢,我们若不断章取义,说句公道话、杨、墨也是很好的。孟夫子他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近而远,登高自卑,这是儒家的行径。但是杨朱呢?他是绝对的个人主义者。好的个人主义,是淑世主义。如果人人都是极端的个人淑世主义的话,世界上没有人犯罪,没有罪恶、没有战争。杨朱“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是他不对,是你不要断章取义,它底下还有“举天下富于一身不取”---你把天下财富统统给我,我不要。你把杨朱的话看完嘛!只听半截就下结论和判决,这就不公道了。当然,这种个人主义的思想对整体的进步来讲是一种障碍。
   
    西方人很接近杨朱的思想,有些人耿介不占人便宜,但也不随便行惠,即使是很好的朋友,他自己抽香烟,如果你不伸手,他不会递给你一支。上餐厅除非约好了,平常大多各人吃各人的,各人付各人的帐。我认为这是对的,不必客套,客套反而增加困扰。如果我们将世界各派主义摊开来看,任何主义都有负面,都会有副作用。我们唯有实践佛说的八正道,才是完全正确的。
   
    所以我们学禅的人,第一要存诚,第二要行正,走正道。什么是正道啊?不可告人的事不要做;感觉很丢人的事不要做;漏气的事不要做,能符合这原则就是正道。假如你说别人不敢做的我敢做,我这样是超越的,小根小器不敢做的我可以做,那这是给自己做辩护,是我执,不但是我执而且是毁谤正法。
   
    八正道中讲正思惟、正念,而禅宗则主张“一念不生全体现”,那思惟不是有念吗?你这样想就离开了不二法门,既然是不二法门,思惟就是不思惟,有念即是无念,分别就是不分别。
   
    (三)尽责??
   
    我曾说过人要活在责任义务里,但是很少人真能活在责任义务里。有个人打电话要见我 ,我说你不能耽误太久,顶多半个小时。他来了却痛哭流涕,说运气不好,拿本小册子,上 面记载这三个月来倒了多少次楣、生了多少次气、跟太太吵架几次、被主管骂过几次……我 说你来,我只同意你坐半个小时,现在你已经讲了四十分钟,都是讲你倒楣呀!
   
    我问他过去听过我的讲话吗?他说每次老师讲话我都听。我说既然有听,为什么没有照 着我说的活在责任义务里呢?要知道天下没有凭空出现的东西,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你今天所面对的种种无奈、种种不满意、种种挫折乃至种种惩罚,都是以你过去的想念行为 作素材所编织而成的。你要是活在责任义务里,认真改变自己,还会有这些问题吗??
   
    我们做过的任何事情都不会落空。若一个人境遇不好,而说是运气不好,这是遁词,应 该想想自己在过去的时日中,是否想念不对、行为不对,该努力的没有努力,将大好时光浪 费掉,逃避责任、逃避义务,还说希望明天会更好;明天如果会更好,那就不符合因果了。?
   
    任何人不付出今天,就不能赢得明天;没有今天的惨淡经营,就没有明天美好的日子。 你现在发牢骚、不满意,用小本子记那么多倒楣事,我看你将来还更有得记,多买些本子好 了。如果肯承认今天所面对的这一切逆境,都是我们过去思想行为有错误----不肯努力、不 肯创造、不肯付出,说句修行人的术语,就是不肯累积功德,今天种种的不如意,都有过去 的因,这很合理嘛!这宇宙呈现的就是因果法则,不光只是佛陀讲,现在逻辑学讲自然齐一 律,自然就是天,天就是自然,现在的思想方法学者就把因果律变成天律、天条。我们犯了 天条,接受惩罚,心甘情愿、心安理得,应该没话讲才对!
   
    我们做错了,受了惩罚,却大发牢骚,还认为受了委屈,产生不满,不断地抱怨,结果 是火上加油,更烦恼了;假如你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行为负责,那烦恼就很少了。我们希望明 天会更好,今天就多吃一点苦,多努力一点,多下一点工夫,多积一点功德,那明天铁定是 会更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息尚存就拚命做好,除非拚不动了,眼睛一闭 那才算了,这就叫尽责。我们对工作尽责,工作对我们来讲是一种享受,不再是一种煎熬, 不再是一种无奈。?
   
    我时常喜欢讲爱迪生,他受了两年家教,小学都没毕业,但我们现在用的电灯以及许多 电器都是他发明的,他发明了一千多种日用品,他靠什么?靠上瘾。发明上瘾了,欲罢不能 ,你叫他不去干那档事,他感觉活得没意思,他不懂什么波以耳定律、阿基米德原理,他只 知道一个劲地不断研究。爱迪生不仅是因他的发明对世人的贡献大,更由于他的观念、他的 理智、他的典型,诱导、启发了杜威的实验逻辑。杜威的理论是强调通得过实验的就是真理 ,所以美国那些当兵退伍的,很多人都想当科学家,都去研究,于是美国就富强了。
   
    美国有位退伍军人,由于战后社会萧条,找不到工作,到处流浪捡东西吃,身上只有一 套衣服,秋天时扣子掉了很冷,在垃圾箱里找了根铁丝把它捏一捏,敲一敲,做成了一个别 针,就那么简单呀!一根铁丝做一个别针,就把破衣服别上了。他这个发明被另一个人看到 了,觉得很有创意,问他:你这东西很好,哪儿买的呀?我做的。你现在干什么?没做什么 ,到处流浪。不要去流浪了,咱们合伙研究做这个东西吧!这家公司以后就发了大财。?
   
    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史贵宝大药厂生意很兴旺,前方需要的药品都来不及分装。主管 说:你们哪一个装得快,我就有奖励!有位女工很聪明,一瓶药装五十片,她拿块木板,当 中挖了五十个小坑洞,药丸放进去,这么一摇就倒到漏斗里去了,这是一项颇具巧思的发明 。主管说:你这个技术卖给我如何?于是,公司以五万美金买下了她的技术。?
   
    爱我们的工作,工作会给我们带来智慧;喜欢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对自己的一切负起责 任来。我们自己种下了恶因,就准备吃恶果。如果我们一个劲的为自己辩护,六祖说“有我 罪即生”,你等着受罪吧!所以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又说“天大的罪恶当不得 一个悔字。”一悔改全盘勾销,因上天不是要整饬你,是希望你变成好人。上天看你我大家 都是祂的儿女。你们听了不必奇怪,这不但是基督教这么讲,我们看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 ,佛自己说“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随父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 染,贪着深故。”众生都是佛的儿子,不光是人,蠢动含灵都是佛的儿子。?
   
    我看到很多人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很多人倾向于自己都对,别人都不对,实际上这就是 烦恼的来源。你看别人不对、很可恶,你会生气,生气就是烦恼,烦恼是人生最大的破坏力,杀、盗、淫、妄……做错事,都是由烦恼引起的。烦恼越加重,理智就越淡薄。若是因烦 恼而完全丧失理智,大错就铸成了。所以我把六祖坛经摘了一段作为歌词:“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你要学道什么都没有关系。“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只要多看看 你自己的过错。“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你要是把那是非心赶走,就 能够“打除烦恼破”。要做到“他非我不非,我非却是左”----他错了真的是他错吗?还是 不要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吧!
   
    一个注重因果的人,他不发牢骚,他不抱怨,他没有委屈,也不会生气,他不会制造矛盾,也不会发脾气。这一切都因为他善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活在心安无愧里,活在今天努力,明天会更好的因果里。? ?
   
    (四)感谢??
   
    坐的人不知道感谢,人家对他好,他说是因为我太优秀,我就是太好嘛!他不知道知音难求,知己难得。有些人身体健康,四肢发达,头脑灵敏,但没事就出去打架、闹事,他从来不感谢天地父母,也不感谢社会大众。我们看鲁宾逊飘流记,一个人漂流到一个荒岛上 ,他的生活所需是多么地贫乏、简陋和困难。?
   
    有些人一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耳朵听不到。有人一生下来就畸形,有自闭症,是白痴 。而我们一切都很健全,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很爱护,我们出来工作踏入社会,社会给予我们 的机会很公平,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要懂得感谢才会同情他人,感谢自己得到众生许多好 处;我们不种田有饭吃,不纺织有衣服穿,不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人,却有房子住,这些都是 应该感谢的。????
   
    有时我们反省,明白自己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而能够活得很好,就知道我们应 该尊重别人。肯为明天、后天而努力,所以到了明天、后天我们自然会有收获。虽然是自己 努力的,但是别人没有埋没我们,没有抹煞我们,我们就应该感谢。有些人不知道感谢,没 有同情心,他不知道得之于社会,应归之于社会。只有感谢社会大众的人,才懂得回馈社会 ;不知道感谢的人,他就只会自私自利。?
   
    佛法强调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三涂(畜生、饿鬼、地狱)的众生,我们都要同情 他们。感谢天地恩,没有天地我们就无地自容。感谢父母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这个身体 与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有天地、有父母,在弱肉强食的野蛮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仍是朝不保 夕,有房子也没有用,所以要感谢皇帝,感谢君主。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感谢国家、 感谢政府、感谢社会大众,要是没有社会大众,只有我们一个人,我们也活不下去了。因此 ,我们要上报四重恩----天地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我们能够常常知恩和感恩,我 们的人生才有暖流,才有生机,才有源头活水,才能从内在由衷的感谢发挥为外在敦厚的利 他,谦虚的德性,自然发散出一股无法形容的亲和力。我们若没有感谢心,就没有亲和力; 没有同情心,社会就变成一个冷冰冰、尔虞我诈、了无温暖的社会,那不是学佛者所希望的 。你要想学佛法,必须培养自己的真情感、真理智、真智慧,培养自我奉献、常存感激的心 。具备了这个条件,学佛法一定会成功。
   
    以上所讲这四点,希望我们大家彼此共勉。
   
    【安祥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6-18 01:19 , Processed in 0.2080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