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59|回复: 1

心念与安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0-13 12: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1-14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容易发怒,乃薄福相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他们。当我们确知对方是小人,只要浅交就行了。」
      一般人对於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一定要暴露出来,好让大家斥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麽做。他的智慧足以明辨小人的奸诈,然而,他却时常坦然承受,而且不曾表现难看的脸色。
      (评)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原文是:「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德育古监》第一二七页)

                容之一字,众妙之门
      
      宋朝的富弼教训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那一事办不好呢?」
      富弼年轻时,有人骂他。那个人说:「我在骂你!」
      富弼回答:「恐怕骂到别人!」
      那人又说:「那麽!我就称名道姓地骂你!」
      富弼回答:「普天之下,难道没有同名同姓的人吗?」
      骂的人听了,觉得非常惭愧。
      (评)颜光衷说:「忍这个字最难了!能容忍时,品德和度量必定很大。到了不能容忍时,已经充满著骄傲和权贵的气息了。从前有人写了一首诗:『少年胯下安无忤,老父圯边愕不平,人生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韩信因为忍受胯下的耻辱而称王,後来又因羞辱绛哙而毙命。饮酒到满量,自然不能再增加了。」(《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四十二页)

                受屈无争,还米不受
      
      汉朝时,有一个人姓锺名离牧,字子干,是会稽那地方的人。
      他年轻时,住在永兴(今浙江肃山县南方),亲自耕种二十多亩田地。当田里的稻子成熟时,有人来冒认领走,锺离牧也不和他们争夺,完全让给对方。
      县官知道这件事,就把那个冒认稻子的人捉了起来,要用国法办他的罪。锺离牧竭力去救他,於是他的罪才能被赦免。
      那个人免了罪以後,带领妻子把起初冒领来的稻子,舂打成三十多石米,就把米送还锺离牧。
      锺离牧关门不肯收,那个人只好把米放在道路旁边,也没有人去拿取。锺离牧因此而出了名,被聘请去南海做太守,而且被封「都乡侯」。
      (评)许止净说:「锺离牧的无诤三昧,固然令人千秋景仰,然而,如果没有县长对不法之徒的拘捕和惩治,那些顽冥不化的人,未必能立即回心改过。所以古人说:『要绳之以法,建立法治才会使人知恩,如果国法不建立,则无赖之徒,尚且以掠夺而自鸣得意,怎麽会知恩呢?』」(《古八德全书》四六六页)

                美色当前,能不强忍
      
      余干有一位姓陈的书生,对医术非常精通。
      他曾医好一位贫穷而且垂危的病患,没有收取分文,而且不求回报。
      有一天傍晚,姓陈的书生路过那位病患的家,患者家属留他住宿。
      病患的小姑告诉嫂嫂说:「希望你能陪他过夜,以报答他的恩情!」
      病患的妻子点头答应。
      当天夜晚,她就对姓陈的书生说:「您救活我的丈夫,小姑叫我陪你!」
      姓陈的书生看见她年轻而且美丽,颇为动心。但克制自己说:「不可!」
      少妇勉强他,他连说:「不可!不可!」而且拿起笔,在桌上连写「不可」两个字,最後几乎把持不住。他又连呼:「不可这两个字最难了!」
      他勉强挨到天亮,才离去。
      後来,陈姓书生的儿子参加考试,阅卷官丢弃他的文章时,忽然彷佛听到「不可」这两个字。
      阅卷官挑灯重看,再丢弃。又听到:「不可!不可!」
      阅卷官因此又看了一遍,决心不录取,忽然一直听到大声的呼声:「不可这两个字最难了!」因而便录取了陈姓书生的儿子。
      放榜後,房师询问陈姓书生的儿子,儿子不知原因,回去禀告父亲,他才回忆起:这是不邪淫的果报。
      (评)姚若侯说:「不可」这两个字最难忍了,旅客卧在帷帐之间,美人映在灯月之下,夜长烛短,境冷情温,实在太难了。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忍耐、坚忍、狠狠地忍下而已。
      饥不乞虎餐,渴不饮酒,陈姓书生最初说「不可」就是在忍耐。两军(天理与人欲)争斗,以手夺刀,血流不止,败军夺路,杀出重围,中箭不回,陈姓书生连说:「不可!不可!」是属於坚忍。蛇蝎螫手,壮士断腕,毒箭著身,英雄刮骨,陈姓书生大声急呼:「不可这两个字最难!」就是属於狠忍。
      佛经说:「视年老的妇女如母,视年长的女子如姊,视年少的女子如妹,视年幼的女童如子。」「奸淫别人的妻室,会得到绝嗣的果报。强暴未婚的女子,会得子女淫荡的果报。」想到这里,我们能不忍耐或忍耐到底吗?(《德育古监》第一三九页)

                婉拒诱惑,前程似锦
      
      太仓的陆容长得英俊挺拔,风采翩翩。
      明英宗天顺三年,他到南京应试。馆内有一位女子,善於吹箫,夜晚来到陆容的寝室。
      陆容藉口说:「我的病还没好,请你改天再来!」
      那位女子走了以後,陆容就写了一首诗:
      风清月白夜窗虚,
      有女来窥笑读书,
      欲把琴心通一语,
      十年前已薄相如。
      翌日天亮,他就藉口去别的地方。
      那一年秋季,他考取功名。他父亲事先梦到郡守送来一面旗匾,上面题著「月白风清」四个大字,因此写信给陆容,陆容吓了一跳。
      他後来考取进士,当了参政的官职。
      陈姓书生连呼「不可」是以勇得胜,陆容藉口有病改期是以智得胜。陆容比起陈姓书生当然省力多了。然而,这时候绝不能再软一些,我们一般人定力不够,千万不能学柳下惠啊!(《德育古监》第一四○页)

                目中无人,尴尬难堪
      
      明嘉靖年间,广州府有一位状元,姓伦名文叙。他生了三个儿子,都考取功名,老大已经中了榜眼,连最小的三少爷也考取乡试,成为举人。
      有一天,伦家的三少爷坐轿子经过羊蹄岭(在海丰县境内),走到山岭上,正值路窄难行,恰巧前面也来了一顶轿子。
      伦家三少爷心中认为:「我的父亲是状元,哥哥是榜眼,自己又是新科举人,在岭南一带,很少有人比我尊贵!」於是,他命令仆人大声传话:「来者请下轿让路!」
      没想到前面护轿的仆人也大声说:「来者请下轿让路!」两顶轿子相遇,而且各不相让。
      伦家的三少爷因为年轻气盛,看对面轿内坐著一位老妇人,毫不放在眼里,气愤地说:「来者是什麽头衔,要三少爷让路,请报上来!」
      祗见那妇人答道:「你既然有大官的头衔,请先报来!」
      伦家的三少爷说:「状元爹,榜眼兄,自己又是新科举人,难道要让路?」
      那妇人听了笑说:「小小的状元、榜眼,何足挂齿?你听著:我乃是皇帝的阿姨,国公的女儿,宰相的妻子,我的小肖子还做了边疆大总制,现在到底谁要让路呢?」
      伦家的三少爷听了,面容失色,知道对方是杨夫人,祗好下轿,跪著叩头赔礼,说:「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触犯老太夫人,祈求您恕罪!」
      杨夫人回答:「不知者不罪。不过年轻人以後要谦虚些,以免得罪别人!」
      她劝伦家的三少爷几句,就离去。
      这时候,杨夫人心有所感,便对仆人说:「我年幼时跟随父亲,长大後跟随丈夫,现在老了,又随儿子到岭南做官,三次走过这艰难险峻的羊蹄岭,命运真苦啊!」
      後来,大家便用「请莫作伦三少与杨夫人争道」来讥讽人的妄自尊大,又以「杨夫人三过羊蹄岭,还在叫苦」来形容人的心不知足。
      因为杨夫人身为一品夫人,富贵都已经达到极点,坐在轿上,虽然三次经过羊蹄岭,怎麽算苦呢?如果她坐著轿子还在叫苦,那抬轿的仆人,岂不是要立刻投崖自杀吗?因此乡人迄今时常引用这两桩事来告诫骄傲和不知足的人。(《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七十三页)

                谦卑柔和,大器晚成
      
      从前有一位谦厚的人,姓王名昶。他把哥哥的两个儿子取名为「默」、「沈」,而把自己的儿子命名为「浑」、「深」,并且告诫他们:「我给你们取这四个名字,就是要你们顾名思义,不要违背谦卑的德性。所有急速成长的事物都很快灭亡。大器晚成的人则常能安享终年。早晨开花的草本植物,到了傍晚便已凋谢。长青的松柏,到了寒冬,还是不会衰败。所以君子戒强出人头地和锋芒太露。如果能以受冤屈为伸直,以谦让为获得,以柔弱为强盛,则很少会没有成就的。」(译自《庸行编诒谋类》《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三十页)

                先忍於色,後忍於心
      
      夏忠靖公年轻时,只要有人触犯他,他便大发雷霆。起初他只是在脸色或表情上勉强忍耐,後来逐渐忍到心念,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就把脾气完全化解了。
      所以,我们知道:容人的雅量也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德育古监》第一二八页)

                平抚怒气,展露笑容
      
      曾经当选中国小姐的刘秀女士,在台中市女青年会主办的专题演讲会上,提出了六种平息怒气的方法。
      照妖镜法--生气是女人最丑的时刻。当你觉得快要大发雷霆时,可以对著镜子化妆,把脸画成奇形怪状,画完再擦掉,连画三张脸保证可以消气。
      趣味集中法--找最有趣的事情做,例如:听音乐、听故事、看电影或逛街。
      食物疏导法--填饱肚子,头脑就比较迟钝,不容易勾起新愁旧恨。
      深呼吸法--快吵架时,暗自用力缓慢深呼吸三次,可以帮助冷静。
      间接冷却法--把所有对对方的憎恶和谩骂写在纸上,不要寄出去,过了两天再看,等觉得不那麽生气时,再将那张纸撕掉。
      扩展视野法--到郊外去踏青,观赏青山绿水。
      寻友吐气法--找一、两位知音或者值得信赖而且不会传播是非的好友,倾吐心中的怨气。~FK;(《圣天杂志》第二十四期第四十一页)

                宰相肚里,可以撑船
      
      李文靖公(原名李沆)当宰相时,有一位很狂的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文靖公的缺点。
      李文靖公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後,再详细阅览!」
      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立靖公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
      李文靖公马上一再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
      李文靖公跟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德育古监》第一二七页)

                忍受横逆,奇妙良方
      
      薛文清公曾经说:「辱这一个字最难忍受。自古以来,有许多豪杰之士多败在这里!」
      王昶告诫儿子说:「别人抨击我们,我们应当退而反省自身。如果我们自己有可被攻击的行为,那麽别人就说得很恰当了。如果我们没有他所说的缺失,那麽他就是在妄语了。对方批评得当,则对他没有伤害,对方妄语,则对我们自身没有伤害(或译为:我们自身并没有过失)。我们又何必去报复呢?」所以忍辱的要领在自我反省。
      陆文定公说:「当对方无理抨击我们时,如果他比我们贤能,则我们应当逆来顺受,等他自己觉悟。如果对方跟我们自己差不多,比较严重的抨击,我们就透过理智和反省来排遣(理遣);比较不严重的抨击,我们就运用感情来宽恕他(情恕)。如果对方不如我们,我们就原谅他的经验不足。」这种忍辱的要领在於了解别人(审人)。
      从前的贤人说:「当别人忤逆我们时,只要静静地省思片刻,便可以达到顺境和心胸开阔的境界。」所以少陵的诗说:「忍过事堪喜。」这就是忍受逆境的方法。
      郑孟发说:「别入无理找我们麻烦,就好比行走在草莽中,衣服被刺上荆棘,我们只好放慢脚步,缓缓解开荆棘而已。」云游斋录记载:「凡是遇到横逆,先要想想我为什麽会遭到横逆,随後再思考我处理横逆的方法。平心静气,不要愤怒,则便可以消除灾患和远离凶祸了。」这是处理横逆的要领。
      如果我们能融会贯通以上数则格言,则待人处世便没有什麽困难了。(《德育古监》第一二八页)

                宽宏大量,不忍举罪
      
      罗循,号双吉,是吉水人。
      他考试时,遗失了一件毛衣。同寝室的同学心中感到不安,找到那位偷窃的人,大伙儿便邀罗循一齐登门拜访他。
      才刚坐好,他们就探索对方的行囊,并且拿出毛衣给罗循看。
      罗循快步走到门外,并且委婉地告诉他说:「东西有时相类似,我那些室友们喝醉酒,乱说话,请您原谅!」
      罗循回到寝室,告诉其他室友说:「我遗失了一件不值钱的毛衣,并没有什麽损失。害对方得到恶名,我怎麽配当读书人?」
      室友们才因修养比不上罗循而向他致谢。
      罗循在那一年登第,後来儿子洪先也考取状元。(《德育古监》一三三页)

                从容婉转,退还重礼
      
      郑晓当文选时,乡里里有士官以金首饰赠送他。对方将金首饰装在一个竹器底下,然後再覆盖上茶叶。
      郑晓以为是竹器只装茶叶就接受了。郑夫人拿到礼物後,用手一拨,发现金首饰,便敲击木梆子告诉郑晓先生。
      郑晓不动声色,把茶叶整理好,覆盖在竹器上,完好如初,走出来召唤那位士官,并且说:「我起初以为家里的茶叶用完了,所以接受您的礼物,刚才我到厨房问我太太,才知道家里还有许多茶叶,我的心里非常感谢您的一番好意!」
      说完,郑晓便将竹器交还士官,请他带回去。
      (评)清白的人极易变得苛刻,廉洁的人多半爱好名誉。郑晓不但没有这两种弊病,而且归还礼物时又能从容安详、谦逊委婉。使我们反倒觉得杨震所说的四知(注),太过直而没有幽默感。(《德育古监》第一三四页)
      (注)杨震,字伯起,是东汉华阴人。他通晓儒家各种经典的道理,号称「关西孔子」。他五十岁时,才开始在州郡为官,清廉自守。
      他担任荆州刺史时,有人在晚上赠送十斤黄金,并且说:「您尽管放心收下,反正现在是夜晚,没有人知道这一件事!」
      杨震拒绝说:「胡说八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至少已经有四知了,你怎麽说没人知道呢?」
      後汉安帝延光年间(西元一二二至一二五年),他当了太尉,因为太过忠直,不为小人所容。後来被中官樊丰所排谮,归还故乡,愤慨而饮毒自杀。(见《後汉书》杨震传)

                处处让人,替人设想
      
      杨翥,字仲举,仁厚老实,对於别人所难以忍受的事物,时常处之泰然。
      隔壁邻居盖房子,屋檐下的瓦片掉落在他家的屋顶,家人感到颇为愤慨,他却说:「没关系!反正最近大多是晴天,很少下雨嘛!」
      邻居生子,他怕自己所骑的驴子鸣叫惊吓到婴儿,便卖掉驴子出入用步行。
      祖先的墓碑被农夫的儿子推倒了,看管坟墓的人员(墓丁)赶来告诉他。他问:「那一位孩子有没有受伤?」
      墓丁回答:「没有!」
      杨翥说:「太幸运了!你去告诉那位农夫好好爱护孩子,不必担心!」
      有人侵占他的土地,他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过来一些也没有什麽妨害!」
      他曾经梦到自己吃别人两个李子,醒来以後,他颇感内疚地说:「我一定是白天求利和想占别人便宜的心太重,所以才会做这种梦!」
      说完,他绝食三天。(《德育古监》第一三三页)

                宽恕他人,了无痕迹
      
      刘宽,字文饶,性情仁厚宽恕。纵使事情仓卒紧迫,也从未疾言厉色。
      有人遗失了一头牛,认为刘宽所骑的那头牛就是他走失的,刘宽不说半句话,从牛背下来,步行回家。
      不久,对方找到遗失的牛只,将错认的那头牛送还刘宽,并且向刘宽谢罪。
      刘宽说:「很多事物非常类似,难免会辨认错误。还要麻烦您送回来,怎麽反而谢起我来呢?」
      有一天,他穿好衣裳要去早朝,婢女端来一碗肉羹,不小心弄脏他的朝衣。
      他的态度十分从容、平静,连脸色也没有改变。他缓缓地说:「羹烫到你的手了吗?」
      後来他当上侍中的官职,皇上封他逯乡侯。
      (评)凡是以宽恕待人,而使人惭愧,感到无可容身,其实,这并不宽厚。刘宽的一举一动,处处替人设想,帮人开解困窘的局面,做得非常自然和平常,完全没有感觉到别人的不是,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宋神宗元丰六年(西元一○八三年)冬祀时,群臣引导皇上进入轿中,轿中忘记上垫被。立刻去拿,还没有拿来,皇上察觉了,於是便转移话题,询问其他事情。
      过了不久,垫被拿来了,皇上才登上轿子,官吏因此而无罪。至於,他们是有意或无意也不可得知。这又是浑然而没有宽恕的迹象了。(《德育古监》第一三三页)

                涵养深厚,心无挂碍
      
      陈白沙拜访庄定山,庄定山用船欢送他。船里有几位读书人高谈阔论,肆无忌惮。
      庄定山气愤得忍不住。陈白沙则当他们在谈论时,好像没听到声音;等到他们走了以後,却又好像不记得那一些人。
      庄定山看见这种情景,心中大感佩服。(《德育古监》第一三二页)

                随顺众生,慈悲喜舍
      
      庾诜,字彦宝,非常喜欢研读经史。
      有一天,他坐船运载了一百五十石米。有人托寄他三十石米,到了岸边以後,托寄的人说:「你只有三十石,那一百五十石都是我的米!」
      庾诜随便他拿,直到对方满足为止。
      有一位邻居被人诬告为强盗,庾诜拿书去抵押,借了三万文钱,叫人假装是对方的亲戚,而帮他赎罪。
      当邻居来致谢时,庾诜说:「我怜愍天下无辜的人,那里是希望别人的道谢呢?」
      他曾遇到一位道人,自称是「愿公」,呼叫庾诜是「上行先生」,而且还拿香给庾。
      庾诜临命终时,说:「愿公又来了,我的色身不能长久住在这里,而不改变!」
      说完话,他便像睡著一般地逝世了。整个屋子都听到空中唱言:「上行先生已经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了!」
      (《梁书》处士传、《五戒吉凶正史事证选》第二十五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7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6-2 21:52 , Processed in 0.1816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