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3|回复: 0

作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8 12:52
  • 签到天数: 31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3-11-18 14: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于《菩提道次第略略论释》下卷之《正明有作意相》:
    作意二字,在声闻地中为“定”义。第一,了别自他,获得作意。(依外相亦可察知他人内心是否得定)其相状者,谓已获得色地所摄之少分定心,谓:1,身,2,心,3,轻安,4,心一境性之四事,及有堪能以静(上界功德),粗相(下界粗劣)或谛相道(四谛十六相之任一),净治烦恼。(得定者,即有以静粗相,欣上厌下,或无常等相,净治烦恼之堪能。)若内等引(入定),速能生起身心轻安,得定者如是贪欲睡眠等五盖,多分不起。(得定者五盖皆轻,即粗寻细察亦少沾滞。)等引起时(出定时)亦且一分身心轻安,以上为声闻地所引相微。
    若已获得具彼诸相之作意者,则奢摩他道易成清净(辗转增上)。谓于心一境性之奢摩他等引之后,速能生起身心轻安故。(所谓速者,得等引后,即不住所缘,身一入定即生轻安。)轻安与奢摩他相互增长,轻安增长几许,奢摩他亦增长几许,此亦声闻地说。总之,若心堪能,风亦堪能,尔时则起胜身轻安。彼若起者,则生转胜之三摩地。亦以彼故,更成就殊胜风之堪能,故能引起身心之轻安也(得胜身轻安后之三摩地,称胜三摩地,以视未得前之三摩地更较坚固故。)
    。。。。。。
    上文皆声闻地所说作意相,知此,自能知于修定至何境,不至于错为证得空性矣。
    未学愚见:
    此中说到之“心一境性”,非谓把心坚固住于某一缘之上不摇不动而谓止境,若是者,即为邪定,非是正定。
    如《楞严经》卷二: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 ,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 ;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 ,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佛陀在此处就已经指明此非正定。
    何谓正定?
    即,过去的任它过去不送,未来的未到不去思它不迎,现在的恒变不住任其变化不住。唯依本觉不变随缘而如如不动,名为无住,名止,名“心一境性。”,由此而能自然生起般若智慧之观,得随缘不变之不舍,名依体止之观,亦名正观。定慧等持故,谓止观双运,名为等引殊胜三摩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HKSF.cn

    GMT+8, 2024-6-1 14:12 , Processed in 0.1630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